移动金融应用加速“瘦身”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当我点击手机登录手机银行时,我发现一些不寻常的应用程序,比如信用卡和手机银行,都是同一家银行提供的。它们的功能相似,但又是独立的。”在北京工作的会计师张亮告诉记者。这并非特例。曾几何时,移动银行应用程序“必须竞争”银行。许多银行针对理财、信用卡、日常消费等领域开发了APP,以精准触达不同的客户群体。然而今年以来,该行的业务设计策略悄然发生变化。许多银行正在关闭集中化的一些应用程序并加速其“瘦身”。例如,中国银行宣布将逐步迁移乐趣将“多彩生活”应用程序复制到中国银行应用程序中,然后关闭它。北京银行还宣布,一旦原有直销银行APP等服务停止,相关功能将整合到“京财生活”APP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登记移动金融应用66个,注销75个。取消的数量超过了新取消的数量。我们曾经有过密集的促销活动,但现在都结束了。银行PPP策略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用户活跃度低、功能冗余、运营成本高,是银行关闭一些银行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陆飞盆指出,首批银行推出单机应用,快速抢占细分市场。但当前行业正在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以提高使用水平根据经验,我们必须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从多种应用转向去中心化服务和单一平台。封闭式方面,信用卡和直销银行应用是本轮“降准”的重点。数据显示,信用卡市场增速正在放缓。 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系统运营报告显示,信用卡和借记卡/贷记卡总数为7.15亿张,环比减少600万张,规模大幅缩减。同时,不少中小银行也纷纷关闭或整合直销银行应用服务。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实验室主任李光子认为,优先考虑信用卡和直销银行应用融合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类应用的功能不同。这些信息通常集中在消费信贷、在线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而不是客户的“需求”。它们与手机银行应用程序有很大不同,手机银行应用程序提供账户管理、转账、转账等基本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信用卡和直销银行等应用程序功能集成到手机银行应用程序中是更合理的选择。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的通知1》,明确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较高的移动应用要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专家表示,在金融监管机构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银行应用的整合正在取得进展。特别是城商行等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和农商行已进入快车道,应利用数字化升级迭代的窗口期扩大服务范围,浙江省农商银行辖下的瑞安农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建勇认为,中小银行可以应对。集中优秀资源加强各大手机银行平台建设,利用“地缘优势”和“客户群体洞察”优势,可以转化线下熟悉度。深入线上活动,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提高用户留存。整合并不是终点;新服务模式是戴尔的起点。对于银行来说,集成应用不能只是功能的堆叠:必须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金融生活平台。李光子强调,金融服务是e 低频活动。只有将金融服务融入到投资理财、生活支付、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娱乐休闲等日常生活中特定的、相对频繁的场景中,才能有效提高客户忠诚度。因此,银行需要通过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为用户创造超越金融服务本身的价值和体验。
(编辑:田云飞)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